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高校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研究

  • 建设“四有”班子,加快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宁立伟;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要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为全面贯彻落实这一重要精神,加快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提出建设有思想家的素养、有政治家的站位、有教育家的情怀、有实干家的做派的“四有”班子,以不断提升立德树人工作成效。“四有”班子内涵丰富、逻辑严谨、相互贯通、相互促进。为建设“四有”班子,系统构建以思想家的素养明思路、以政治家的站位把方向、以教育家的情怀育新人和以实干家的做派兴事业的实践路径。提出坚持对党忠诚铸初心、坚持以智谋事促发展、坚持团结协作聚合力、坚持躬身力行勇担当、坚持关爱师生暖人心和坚持正风肃纪严要求等9个方面的措施,确保“四有”班子建设取得实效。

    2025年05期 v.24;No.141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阅读次数:7 ]

教育家精神研究

  • 以“六个必须坚持”践行教育家精神

    王锋娟;黄雯;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总工具。“六个必须坚持”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从“六个必须坚持”的立场观点方法出发,全面深刻把握教育家精神的内涵意蕴,践行其所指向的价值立场、使命方向、实践品性、求真气质、战略格局、大义情怀,是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课题。

    2025年05期 v.24;No.141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8K]
    [阅读次数:7 ]
  • 教育家精神融入高校典礼教育的价值、困境与进路——以高校荣休典礼为例

    钱祥升;何萱;

    教育家精神是高校教育文化赓续与革新的核心驱动力,对高校典礼育人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荣休典礼作为展现教育传承的重要场景,不仅是教育家精神融入典礼教育的典型载体,更能凭借其仪式属性,彰显出促进情感联结、强化价值引领、传统文化薪火等多重价值意蕴。当前,高校在运用教育家精神强化典礼育人功能的过程中仍面临内容供给与情感需求脱节、理念认知与实践目标脱节、主体角色与育人责任脱节的“三重脱节”现实困境。为此,高校需通过创新典礼表达、丰富典礼内涵、深化典礼认知等方式,将教育家精神深度融入高校典礼的话语情境、价值链条与浓厚氛围中,为高校文化的薪火相传与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2025年05期 v.24;No.141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阅读次数:6 ]

魏源及邵阳人文研究

  • 《海国图志》的科技思想及其重要价值研究

    许晓东;

    《海国图志》以版本演进的方式系统展现了晚清中国科技思想的生成轨迹,其在近代科技认知、制度批判与文化调和中的价值具有多重独特性。《海国图志》以科技译介、本土诠释、国家战略三重话语建构了跨文化科技话语体系,是晚清科技思想史料的重要载体,具有跨时代知识建构的特殊价值,是理解中国近代科技观转型的关键文献坐标。

    2025年05期 v.24;No.141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阅读次数:8 ]
  • 论蔡锷对朱德的深刻影响

    陈邵桂;

    朱德在云南追随蔡锷参加革命斗争,深受蔡锷的影响,因而称蔡锷“是他的北极星”。蔡锷逝世以后,朱德为了寻找新的革命道路,远赴欧洲参加中国共产党。朱德早年在云南的革命历程,为他走上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作了政治思想和军事技能的准备,因而其高度评价蔡锷为中国革命所做的贡献。

    2025年05期 v.24;No.141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阅读次数:6 ]

哲学研究

  •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及当代意义——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考察

    王慧新;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先驱文献。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现实困境与黑格尔现代性思辨哲学,共同构成了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出场逻辑。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具有独特范式:以形而上学的理论批判范式为逻辑起点,以劳动异化的资本批判范式为本质核心,将私有制的积极扬弃作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解放路径。这种“理论批判—本质揭示—实践超越”的三重批判范式,不仅为理解现代性困境提供了科学理论,而且对当代中国现代性“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塑造和理念构建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2025年05期 v.24;No.141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9K]
    [阅读次数:5 ]
  • 论“第二个结合”视域下“天下为公”思想的传承发展

    杨宇帆;王新刚;

    “天下为公”是中华民族追求的美好社会愿景,它主张“天下非一人之天下”的社会追求、“大公无私”的精神境界、“各尽其力、各得其所”的大道理想。尽管这种美好愿景并没有形成科学的思想体系,但它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中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具有一定契合性。“天下为公”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相结合,通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拓展了“天下为公”的丰富内涵,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理论彰显了“天下为公”的人类情怀。

    2025年05期 v.24;No.141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
    [阅读次数:6 ]

经济·管理研究

  • 协同治理视域下农村“五微”治理模式研究

    闫志浩;王海燕;

    权责失衡和资源碎片化的“小马拉大车”问题是当前基层治理的突出问题。从单一主体的党政管理转向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新发展阶段乡村治理的时代要求。河南省L村从网格入手,探索实施以“微管家、微创建、微服务、微产业、微积分”为主要内容的“五微”治理模式,其运行机理是“联盟式”“圈层式”“情感式”三重治理模式的协同。该模式在运行中面临“制度—技术—人才”三个维度的现实困境,可通过制度整合构建“嵌入式协同”框架,以技术赋能打造“治理中台”系统,以人才振兴培育“治理经纪人”角色三个方面推动其改进。

    2025年05期 v.24;No.141 4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7K]
    [阅读次数:8 ]
  • 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安全风险的关键要素识别研究

    刘冬梅;

    推进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既要充分利用数字化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优势,又要及时防范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文章通过元人种志方法,系统阐述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安全风险的影响要素,从技术风险、人员风险、管理风险、环境风险、客体风险五个维度设计安全风险要素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模糊DANP分析方法对安全风险关键要素进行识别,共挖掘出8个关键性影响要素:软件安全、数据安全、硬件安全、专业能力、操作规范、制度完善、制度执行和管理职责。这些要素对提升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安全治理发挥关键性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2025年05期 v.24;No.141 5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3K]
    [阅读次数:6 ]

语言·文学研究

  • 晚清谢价藩抄本《琵琶宝卷》中蔡伯喈故事的重构与新变

    黄彦弘;

    元末高明的南戏《琵琶记》中蔡伯喈的故事被改编成众多版本的宝卷,其中,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宝树堂谢价藩抄本《琵琶宝卷》独具特色。与南戏《琵琶记》相比,该版《琵琶宝卷》在情节安排上缓解了其中的矛盾冲突,在人物形象上重塑了蔡伯喈的个性,在道德观念上改变了原作的伦理价值取向。因此,谢价藩抄本《琵琶宝卷》可以说是原版《琵琶记》蔡伯喈故事的重构与新变,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原故事伦理价值取向由“忠君”主题向“孝亲”主题转变,其他情节安排与人物塑造等方面的重构实则都是服务于这个总目标的。追根溯源,清朝统治者标榜孝治而避谈忠君的策略、晚清社会控制的松弛以及民间力量的兴起,成为推动其重构与新变的主要动因。

    2025年05期 v.24;No.141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7K]
    [阅读次数:6 ]
  • 试论长沙窑唐诗的独特价值

    梁好;成松柳;

    长沙窑唐诗作为民间文学的重要遗存,为考察唐代诗歌文化提供了独特视角。从题材来看,其书写的离合悲欢、民俗风情等世俗内容,折射出中晚唐民众的生活情感和价值取向;从语言风格来看,它承袭南朝乐府民歌传统,以自然质朴诗风、谐音双关手法等,展现出对前代文学的传承;从文化与商业价值来看,长沙窑唐诗作为商业与文化的结合体,创造性地以文化手段经营商业品牌,将诗歌转化为瓷器的文化附加值,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成为中外文化平等交流的见证。

    2025年05期 v.24;No.141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4K]
    [阅读次数:6 ]

教育研究

  • 中文和日语进入他国国民教育体系经验比较研究——以教材的赠送与使用为例

    李杰玲;

    1931年,中文正式进入日本的中学教育体系,但中文课不是必修课。战时日本的中文教育注重实用性和工具性。战后,中文成了中学的选修课。2008年,日本开始在小学导入外语教学活动,2011年,日本小学的外语教学活动全面实施,但中文至今仍未进入小学课程。在中日两国推广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有许多共同点,二者最早、最重要的成果都在大学阶段,语言教学的推广都以经济为驱动,以实用为目的。而且,二者都曾向海外学习者赠送教材。通过在日本的小学和国际交流基金会的考察、访谈发现,基金会作为日语教学推广机构,按照惯例会为学习者免费提供教材,并且在研修结束时,把学员们使用过的教材作为礼物赠送给他们。

    2025年05期 v.24;No.141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阅读次数:6 ]
  • 新文科与师范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课程渗透——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为例

    袁龙;胡楚湘;

    新文科借助新技术新范式培养人文性与工具性、价值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跨学科、综合应用型人文社科人才。新文科背景下培养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核心素养可从课程渗透育人的反向设计入手。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为例,可通过经典阅读培养师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借助AI技术的评论写作训练提升师范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影视戏剧、历史与大思政等跨学科融合训练,提升师范生文化自信和审美创造能力。

    2025年05期 v.24;No.141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阅读次数:6 ]
  • 数字红色资源赋能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理路

    陈晶晶;任政源;

    红色资源作为我们党的宝贵财富,蕴含着磅礴的精神力量,其与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深度融合,已成为新时代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数字化浪潮下,利用数字技术“富矿”为高校思政教育赋能尤为重要。新时代,数字红色资源在文化认同的内生动力、教育模态的范式革命和文化基因的可持续活化三个维度赋能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为提升育人实效,高校需要破除主体间性消解、具身传播缺位、场域复杂性失控的桎梏,在角色重构、模态升维、场域治理方面协同发力,推动数字化时代红色资源有效赋能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

    2025年05期 v.24;No.141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阅读次数:7 ]
  • 历史自信教育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路径思考

    杨松菊;李佳阳;

    历史自信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历史自信教育是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的重要举措,在“大思政课”建设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将历史自信教育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建设中有助于拓展课程资源,夯实“大思政课”的内容根基;有助于深化育人格局,强化“大思政课”的协同效应;有助于创新教学范式,提升“大思政课”的实践效能;有助于优化评价体系,构建“大思政课”的质量闭环。然而,目前高校“大思政课”建设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学生认知、评价反馈体系等方面存在现实困境,为突破困境,需要从优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纠正认知偏差以及完善评价体系这四个关键方面下功夫,提升历史自信教育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成效,引导大学生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2025年05期 v.24;No.141 97-10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3K]
    [阅读次数:5 ]
  • 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价值与对策

    严培;

    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交织的背景下,高等教育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场域,承担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当前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已取得一定成效,体现在制度构建、实践创新与区域特色融合等多个层面,但仍面临着制度建构范式迷失等挑战。文章从价值定位、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等维度展开分析,提出四维策略,并强调通过多维度协同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为大学生的深层价值认同与行动自觉,从而为民族复兴事业筑牢青年的思想基础。

    2025年05期 v.24;No.141 104-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阅读次数:6 ]
  • 价值·困境·路径: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多维审视

    罗祥龙;

    在全球产业变革与教育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正由“技能工具化”向“素养人格化”转型。中华传统美德是文化根基所在,能为技术发展提供伦理价值护航。针对高职思政教育所面临的理念偏差、课程断层、实践脱节和机制缺失等问题,可通过融入中华传统美德,构建“仁义礼智信”基本素养于一体的高职思政教育“五维育人”模式,实现传统伦理与现代职业标准的深度互嵌,为培养兼具工匠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高级职业技术人才提供方法论和实践参考。

    2025年05期 v.24;No.141 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
    [阅读次数:7 ]

  •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启事

    <正>《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是湖南省教育厅主管、邵阳学院主办,以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1999年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2002年更名为本刊。学报是湖南省“双十佳期刊”、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湖南省资助优秀理论期刊,被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中教数据库等多家数据库收录,所刊文章多次被人大复印等权威机构转载,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学报选稿坚持质量优先原则,稿件一经选用,免费刊登。现面向广大作者诚意征稿。

    2025年05期 v.24;No.141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4K]
    [阅读次数: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