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魏源及邵阳人文研究

  • 《海国图志》中外来词的特点

    吕俭平;

    《海国图志》是魏源的一部影响深远的名著。《海国图志》中收录清代很多的外来词,论文对《海国图志》100卷的外来词在地毯式搜寻、统计和多角度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海国图志》的外来词的特点:数目巨大,类型多样;有两种新的加注类型极为罕见;外来词翻译上有几个重要特点。

    2020年04期 v.19;No.110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阅读次数:4 ]
  • 魏源今文经学基本内涵释读

    朱耀龙;姚武;

    文章介绍了魏源今文经学形成的时代背景,主要探析了魏源今文经学的主要思想内涵:本末之辨的思想观、夷夏之辨的天下观、文道之辨的经世观、古今之辨的进化观,体现出了魏源试图通过变革创新救亡图存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2020年04期 v.19;No.110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阅读次数:1 ]
  • 魏源诗歌中的经世情怀

    蒋海英;

    魏源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学者和诗人,是晚清经世致用思潮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是锐意变法改革的实践家。魏源《古微堂诗集》共收集800余首诗歌,诗歌题材内容丰富,是诗人经世情怀在文学艺术上的展现。其诗涉及国计民生、边疆边防和山水勘察等方面,渗透了诗人的经世情怀。

    2020年04期 v.19;No.110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阅读次数:4 ]

政治·哲学研究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制度属性再认识

    杨叶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图谱的重要内容,清晰认识其制度属性有利于明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前进方向和路径。从制度场域来看,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政治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坚实制度基础;从制度立场来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鲜明立场;从制度结构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辩证统一的整体,是法治诸要素、各环节有机联系的整体;从制度功能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的骨干工程,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是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的重要依托。

    2020年04期 v.19;No.110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阅读次数:4 ]
  • 程颐宗法思想的治道意涵

    姚季冬;

    北宋中期儒者提出了三类建设地方礼乐秩序的努力:或以政治手段为主;或以乡约自治为主;或以宗族治理为主。程颐提出了有理学特色的宗族治理思想:以礼作为核心,强调法度相对亲爱的优先性,希望通过恢复大宗法、宗子法和家庙制度来实现宗族治理。程颐认为宗族治理能起到化俗成礼、成就人才的作用,宗族治理的卓有成效就意味着社会治理的成功。宗族治理是朝廷治理的独立的、有必要的补充,这体现出宗族与朝廷共治的意思。

    2020年04期 v.19;No.110 2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阅读次数:5 ]
  • 论马克思财产观对洛克财产应得观的超越

    贺慧星;向汉庆;

    财产应得既是一个涉及物质生产实践的经济问题,又是一个关涉人及其本质实现的哲学命题。洛克主张理性基础上财产的自然应得,强调财产权与自由之间的逻辑统一,其在阐述财产应得时虽提及劳动的作用,但在具体论述中存在诸多不足,未能摆脱财产自然应得的烙印。马克思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提出生产资料公有制中作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的劳动创造了价值,构成了财产应得的必要前提,真正走出洛克式财产自然应得的理论困境,解决了财产与人的本质及其实现的关系等难题。

    2020年04期 v.19;No.110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阅读次数:2 ]

知识产权研究

  • 商标叙述性合理使用制度研究

    冯晓青;郭珊;

    商标叙述性合理使用制度来源于美国,目的在于保护社会公众在第一含义上对叙述性商标善意且正当的使用。从性质上看,权利妨碍规范中的商标叙述性合理使用与商标侵权认定中的商标性使用前提本质相同,都将非商标性使用排除出侵权范围,二者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可以从正反两面共同作用。从认定标准看,混淆可能性并非商标叙述性合理使用的判断因素,对商标叙述性合理使用主要应从使用目的、使用方式、主观状态三个构成要件进行认定。我国商标叙述性合理使用制度的完善,可以从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加以推进。

    2020年04期 v.19;No.110 4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阅读次数:7 ]
  • 公共领域保留视野下历史题材文字作品著作权保护研究

    杨利华;沈韵;

    公共领域保留是著作权保护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和原则。借助于洛克财产权劳动理论等知识产权法的哲学理论,能够揭示历史题材文字作品中区分公共领域与著作权保护范围的必要性与合理性。由于公共领域概念并未直接出现在我国法律条文中,在确定作品的著作权保护范围时,人们一般没有以此作为参照标准。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公共领域是不受著作权保护的、可以自由利用的范畴,法官也会主动适用该概念和原理。因此,可以通过研究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的判定思路,探寻公共领域范围的边界,确定划分公共领域范围的基本思路。鉴于历史题材本身属于公共领域、利用历史题材创作文字作品则具有独创性而可以受著作权保护,以历史题材文字作品为考察对象探求著作权保护与公共领域保留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04期 v.19;No.110 5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阅读次数:9 ]

经济·管理研究

  • “校企合作”和“校政合作”谁更促进高校知识创新?

    郑爱民;刘承智;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系统分析"校企合作"和"校政合作"对于高校知识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边际报酬递减的影响,"校企合作"投入的增加对于高校知识创新产出(专利和论文)具有倒U型影响。与此同时,由于专利产出的增加对论文产出具有"挤出效应",所以"校企合作"对于论文产出倒U型影响拐点的出现要早于其对于专利产出倒U型影响的拐点。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校政合作"投入的增加,"校企合作"对于专利产出的影响将出现结构性变化,即当"校政合作"投入低于或等于门限值时,由于"校政合作"与"校企合作"之间的互补关系占主导,因此"校企合作"投入的增加能够显著提高专利产出,但是当"校政合作"投入高于门限值时,"校政合作"与"校企合作"之间的替代关系占主导,因此"校企合作"投入的增加不利于专利产出的提高。

    2020年04期 v.19;No.110 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阅读次数:9 ]
  • 区块链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探索实践和政策建议

    袁建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为我国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将区块链运用于社区矫正,有利于以"智慧矫正"提升社区矫正水平。文章在分析社区矫正的引入与管理模式、我国"区块链+社区矫正"地方探索的基础上,提出要从推动区块链监管立法、贯彻落实《社区矫正法》、建设统一的信息化平台等三个方面着力,统筹推进"区块链+社区矫正",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0年04期 v.19;No.110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阅读次数:2 ]

语言·文学研究

  • 从《荀子》成书流变谈荀赋的俳谐讽谕

    陈祥谦;

    现存《荀子》系由《孙卿子》与《荀况集》合编而成。因学界从未就此问题有过具体研究,故在梳理荀况作品及刘向校定归类的基础上,从性质、内容、流传情况等方面入手,阐明《孙卿子》属于子部著作,《荀况集》属于别集,并以此厘清《荀子》实际是由杨倞将荀况子书和其别集合编而成的事实。从而探讨荀况赋的讽谕意义、文化价值,及其对后世俳谐文学的影响。

    2020年04期 v.19;No.110 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阅读次数:0 ]
  • 论湖湘文学的审美现代性

    张惠;

    湖湘文学的现代性由启蒙现代性、革命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三个方面构成:启蒙现代性主张文学的理性化与西方化;革命现代性主张文学的本土化与民族化;审美现代性主张文学的抒情化与反思化。审美现代性精神主要表现为:对线性时间观的质疑,对乡土空间的想象,对感性生命的张扬,对人性异化的反思。湖湘文学的审美现代性以抒情化的方式表达了对启蒙现代性与革命现代性的审视和反思。

    2020年04期 v.19;No.110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阅读次数:2 ]
  • 网络环境中虚假不礼貌言语的解读分析——以微信群聊为例

    刘丽华;戴慧琳;

    以微信群聊语料为基础,分析虚假不礼貌言语中发起者、承受者和见证者等三个角色的动态转化,发现发起者与承受者之间、发起者与见证者之间可自由转换。其中,承受者转为见证者不易,见证者转为承受者更困难,所以常以发起者为桥梁进行转换。基于三个角色的动态转化,将"不礼貌—礼貌"视为一条轴系谱系,分析虚假不礼貌的解读偏向。通过不同角色在轴线上的位置,可以判断出不同角色对虚假不礼貌的解读是否存在信息差。对比相同角色在轴线上位移,能清晰地发现相同角色对虚假不礼貌的解读是否存在变化、是否有偏向转换。

    2020年04期 v.19;No.110 8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阅读次数:12 ]

教育研究

  • “扶智”:大学生志愿者精准扶贫的核心行为目标

    李茂平;杨梅;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思想以来,各方社会力量以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参与农村脱贫攻坚。大学生志愿者在参与精准扶贫行动中,以"扶智"为核心行为目标,利用自身专业特长和行为优势,通过深入农村贫困地区宣传国家扶贫政策、开展义务助学支教、实施创业技能培训、组织文体艺术活动等方式,助力农村脱贫攻坚。

    2020年04期 v.19;No.110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阅读次数:1 ]
  • 课程思政嵌入公安执法课程体系的基础与路径

    刘文化;

    课程思政嵌入公安执法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灌输"理论、人格自律理论。课程思政嵌入公安执法课程体系建设的现实基础主要包括契合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行动路线,是提高公安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完善公安学类教学课程体系设置的组成部分。课程思政在执法资格等级考试相关课程的设置路径主要包括牢固树立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以执法规范化课程建设为抓手,实现课程思政与执法规范化相关课程的深度融合,强化宪法、法学和公安学基本理论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灌输,突出实践案例教学和完善课程体系设置。

    2020年04期 v.19;No.110 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阅读次数:10 ]
  • 五四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意义

    唐后乐;

    五四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传承性和内在一致性,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体现了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期待与厚望。二者相得益彰的融合,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纪念五四运动与发扬五四精神重要指示的现实需求;是丰富与完善五四精神研究的理论担当;是挖掘五四精神当代价值的客观需要;是彰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正确把握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方向和使命的必然选择;是打造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思政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

    2020年04期 v.19;No.110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阅读次数:2 ]
  • 高校美术创新教育模式构建及其路径选择

    黄娟娟;

    高校美术创新教育为美术教育学科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及其全面发展。高校美术创新教育的模式构建主要体现在8个方面:新的教学观念、新的教学目标、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体制、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内容、新的教学实践平台、新的教学评价机制。高校美术创新教育的路径主要是通过培养创新型教师与创新型大学生等来实现的。

    2020年04期 v.19;No.110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阅读次数:5 ]

  •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启事

    <正>《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是湖南省教育厅主管、邵阳学院主办,以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1999年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2002年更名为本刊。学报是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版)、湖南省"双十佳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湖南省资助优秀理论期刊,被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中教数据库等多家数据库收入,所刊

    2020年04期 v.19;No.110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